人 才 標 準
發布時間:2017-11-09 10:59:00 點擊:
比爾·蓋茨說:“如果我所有資產沒有了,只要人才在,微軟依然能夠傲立群雄。”比爾·蓋茨說的是心里話。人才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。誰擁有人才,誰就可能擁有最后的勝利;反之,誰要是擁有壞才,誰先倒閉。可是,有趣的是,現在有很多“人才”在家待業,沒有人愿意用他們。古人說:“千里馬常有,而伯樂不常有。”這里說的伯樂,看千里馬看得準,看人才看得準不準就不知道了。不過古人終歸是古人,現代人相信儀器,不太相信眼力,可惜,識別人才的儀器還沒有發明出來,那么,我想發明一個這樣的儀器。估計發明出來了一定會轟動全世界,企業都會搶著用。如果數量少,估計國家還會派軍隊看守著,怕別人搶了去。因為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也往往是人才之間的競爭。
其實,要發明這臺儀器并不難,把人才標準輸入電腦,再讓人與電腦里的標準對照,對上的就是人才,對不上的就不是人才。于是我就把國家規定的人才標準輸進電腦,結果,找到了一大堆人才,可是,用人單位普遍反映不太準。電腦推薦上去的人才不僅有庸才,還有很多是壞才,企業都氣壞了。經過分析,問題出在人才標準上,我用的是落后的人才標準,即:“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人都是人才。”這個標準顯然有些缺陷,只講學歷不講能力,也不講品行,干好干壞都是人才,企業可不答應。企業只要干好事的人才,拒絕干壞事的“人才”。
看來,還得重新找人才標準。《辭海》上對“人才”的解釋是:“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,德才兼備的人。”把這個解釋輸入電腦后,又找到了一大堆人才,這回好像沒有太大問題,可是細心的人說:“你的人才儀器一點也不準,你看毛澤東、許世友、張瑞敏都通不過你的人才儀器。”可不是嘛,這儀器把一批有杰出貢獻的大人物選掉了,太不應該。問題還是出在人才標準上,該標準只認為專業人才是人才,而沒有專業的“通才”、成功人士就不是人才。其邏輯是:專業知識品德=人才。有專業知識的甚至僅僅只上過專業課的都是人才,太強調專業知識,甚至神化專業知識。
那么,什么是科學的人才標準?幾千年來還沒有一個讓人信服的、明確的定義,但從實踐中發現,人們對“人才”這個詞卻有普遍的共識:人才指的是這樣一類人,這類人有共同的特征,他們的特征主要表現在受歡迎。只要一提到人才,人們心中就一亮,認為工作好開展了,這說明人們對人才有較高的期望。人們對人才的期望無非是人才能促進工作的順利開展,也就是說人才能干事、能成事、能發揮較大的作用。能發揮較大的作用是人們心目中的人才標準,沒有爭議,有爭議的是招聘新人時,什么樣的人能發揮較大作用?看有沒有共同特征便于人們識別,事物的發生發展都有一定的規律,成功的經歷都是相似的。
“能成事”需要什么條件?能成事、把事辦得完美,需要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。“能成事”的外部條件叫外因,“能成事”的內部條件叫內因,內因是根本。人才能成事的內因是什么?能成事的內因也就三條:一是愿意干;二是有能力干;三是能干徹底。
一、“愿意干”。什么樣的人最愿意干事呢?當然是有奉獻精神的人最愿意干事。這一點反映在人才的內在品德上,集中來講就是仁愛的品德。
二、“有能力干”。什么樣的人有能力干?當然是有虛心品德的人。這種人能夠不斷地學習,能力不斷提高,具有能夠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的內在循環上升機制,所以更能干事。(前面論述過有虛心品德的人更能干事。)
三、“能干徹底”。什么樣的人才更能干徹底?當然是有毅力的人更能干徹底。
所以能成事的內因必須有這三條:仁愛、虛心、有毅力。
人才有成事的內因,那么,外因怎么辦?那就需要用人單位結合人才的特點,根據需要,給人才創造必要的外部條件,此處不多講。
現在我們談人才,更重要的是講人才的潛質,而且人才的潛質是人才走到哪里可以帶到哪里,是人才招聘所看重的。如果說人才是寶,那么,這個寶的價值在于他有仁愛、虛心、自強不息的品德。有了這個品德再與單位的環境相結合,就可以達到“能成事”的目的。
既然這樣,是不是就可以用這三個品德來甄別人才?我認為這三條可以做甄別人才的首要條件。不僅是我這樣說,被稱為“企業管理之父”的杰克·韋爾奇,他選取人才也要求三條:一是正直;二是強烈的求知欲;三是成熟。我們所說的仁愛、虛心、毅力涵蓋了杰克·韋爾奇的這三條。再看,世界上大的企業沃爾瑪公司是怎么招聘人才的。他們看重的是員工的個人能力、品質和發展潛力,“學歷并不要求很高,重要的是員工要有志于在沃爾瑪公司長期發展”。被許多企業當做重要砝碼的“工作經驗”,也沒有出現在沃爾瑪的招聘條件中。沃爾瑪的這一做法,體現了科學的人才觀。而麥當勞公司青睞的人才必須符合三個條件:一是熱情的工作態度;二是工作能力;三是良好的團隊精神。這是世界上最成功企業的用人標準。
成功企業之所以成功,大家都知道是因為他們擁有一批得力的人才,而大家不清楚的是,這些人才怎么都到他們企業去了?我認為,關鍵原因是他們有科學的人才標準。所以,招人才招得準,人才就聚得多。有的大學培養的人才多,有的老師帶出來的人才多,有的家長養育的人才多,原因也在于這些學校、老師、家長有正確的人才標準,所以培養的人才就多。
我認為正確的人才標準是:具有愛心、虛心、毅力的人都是人才。沒錯,就是人才。
中國字是象形字。“人”字的一撇一捺也描繪了一個堂堂正正的人的形象。“人”字的一撇俯身向前,展現的是仁愛;“人”的一捺屈身討教,展現的是虛心。二者合一,形成一個既仁愛又虛心的“人”,一個人能做到仁愛和虛心,一定會獲得幸福,受到尊敬。但倘若要邁向更大的成功,還需要踏踏實實的腳步,需要自強不息的毅力。
品味“人”字的形象,能感受做人的道理。人做好了,就成了人才。